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党建扎根大山深处,土家族儿女建新功

发布时间:2023-03-28作者:许庆鹏浏览字体:[      ]

静谧、典雅、悠长的澧水河,承载着古老文明,闪耀着党的光辉,响亮着时代号角,迸发着蓬勃生机,润泽着慈利这片气势磅礴、伟岸雄壮的高山大地,这片土地也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就位于澧水河畔,该行土家族儿女们用笃行实干、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高举党旗,冲锋在前。在点滴汗水中汇聚奋斗力量,在爬坡过坎中创新发展思想。从立行之初的18人,历经10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该行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个党支部、11名党员、16名团员、29名群众规模之举的金融队伍,其中土家族45人,占比80%。在党的召唤下,该行土家族儿女们充分发扬开山辟地、忠良守信、劲勇自强的民族精神,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持续构建“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样本。

支部当堡垒,托举起乡村“大产业”

将党中央、国务院“兴企惠民”政策传播到大山深处,将“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战略理念传播到偏远山区。路平时,昂首挺胸,加快脚步;路陡时,压低身子,砥砺前行。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支部强、党员强、团员强、群众强的“四强”银行。向上,努力探达乡村振兴的浩瀚星空;向下,为“三农”高质量发展铺设金融“服务网”。全面增强逆水荡船、愚公移山的勇气和意志,做到助力乡村振兴、敢涉深水,服务共同富裕、不惧艰难。

将“党建共建”打造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高架桥”,做到路上有路、路下有路,助推乡村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创新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苗市镇新旺村主要以山地、山原为主,整体地势较高,拥有29个村民小组、640余户、2200多人,主要从事柑橘种植、生猪养殖、物流运输等产业。

据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党支部委员、行长陈才介绍:“选定与新旺村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就是要将新旺村打造成为该行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村,通过向乡村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乡村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一场大旱,突然而至。2022年9月份,由于降雨量严重不足,新旺村满山遍野的柑橘树,陆续出现大面积枯萎、落果掉果现象。由于柑橘尚未到成熟采摘期,村民们又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对柑橘树的前期培管中,手中没有多余的资金对柑橘树进行灌溉和购买肥料。看着一棵棵长势欠佳的柑橘树,地面上一个个枯萎的柑橘果,村民们焦急万分、无计可施。

该行获悉相关情况后,微小三团队长刘屹立刻带领客户经理对新旺村展开走访,深入了解村民们的资金需求。当得知村民们急需资金用于购买化肥、灌溉柑橘树后,立刻通过“批量授信”的方式,为村民们办理授信,第一时间将资金投放到位。

经过两天一夜的通宵奋战,在新旺村累计授信33笔、金额470万元。得到及时灌溉施肥的柑橘树,重新焕发生机,并未因干旱导致减产,相反总量还增加了不少。

新旺村党支部书记刘心军评价说道:“慈利沪农商村行工作人员态度积极,非常热情,到我们村跑得非常勤,业务办得快,为我们村各项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新旺村未来发展,陈才更是提出了科学可行性战略构思和想法,说道:“后期,该行将与新旺村深化加强党建共建关系。一是共同开展‘三会一课’学习与交流,利用各项资源力量,共听党课、共谋发展,一起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共建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组织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新旺村开展前景发展座谈会,推动新旺村柑橘由‘散户式’种植模式向‘规模化’深加工链条延伸;三是根据新旺村各项产业发展需求,为新旺村提供更为全面、深度更广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2023年2月末,该行累计在全县范围内已与8个村委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与22个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累计授信900多笔、金额9000余万元,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同路人”。

党员当先锋,富裕大山深处一方百姓

走,到大山深处去。越往里走,一座大山比一座大山雄伟,一座大山比一座大山陡峭。越往上走,公路的坡度越大,一道道弯,一道道折,是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前往三合镇茶马村的路上,短短50公里的山路,驱车前往需要90分钟的时间,车速只能维持30迈以内。面对道路曲折、坡度和危险系数,对一个不熟悉此地的人,仿佛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迷宫,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

即便经常前往茶马村的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党员覃兰英,每次前往依然要借助车辆导航设备才能抵达,并且还要克服晕车的症状,常年随身携带晕车药。

茶马村村民唐植龙于2013年12月注册成立张家界蓬莱阁茶业有限公司。对于一个在茶业发展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手”来说,2019年10月份出现的一次“茶业危机”,始终令他历历在目、触目惊心。由于国外市场改变进口标准,加之国内茶产量激增,导致茶叶价格一路下跌,从每斤7元下跌至不足3元,虽然在茶业销售上作出了一些战略调整,仍损失惨重。

如何令自己的企业渡过“寒冬”,是否还要继续下去,唐植龙焦虑重重、难释重负。

覃兰英获悉“茶业危机”后,立即对全县茶业主产区小微企业、农户等进行密集走访,对茶产业整个市场进行风险研究和判断。据覃兰英判断认定,茶业虽然外贸出口受到了限制,但已经有很多品牌茶企迅速提升了制茶工艺,加之我国有很多品牌茶企推出了面向更多社会受众的茶业饮料和奶茶制品,内销需求日益增加,相关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社会受众尤其是青年人群的喜爱,“茶业危机”将会很快渡过。

在这种情况下,覃兰英走进了唐植龙的公司,全面细致的向唐植龙讲述自己的市场判断,并鼓励唐植龙坚定发展信心,还为其办理了一笔贷款,帮助唐植龙的公司顺利渡过难关,令唐植龙深受感动。

唐植龙回忆说道:“自己从事茶业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银行主动找上门为企业贷款的,唯有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主动向我提供贷款,且贷款还享受政府贴息。正是有了这笔资金,让我看到了茶业发展前景的美好曙光。现在,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了800多万元,发展非常稳健。”

伴随着覃兰英一次次辛勤的脚步和努力,唐植龙的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1万亩茶业基地的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周边8个村庄,助力1万多名村民过上了收入稳定、相对富裕的生活。

据覃兰英介绍说道:“三合镇茶业属于‘林中茶’,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地势属于高寒山区,并科学利用森林生态系统防治病虫害,无公害,纯绿色,茶叶品质和口感都很有保障,慈利县出品的茶叶,值得品尝和信赖。”截至2023年2月末,该行已为多家茶厂、茶叶种植社提供信贷支持,金额达到近1100万元,积极培育一批、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将村行发展积极融入到地方乡村振兴战略。

团员当攻坚,巩固脱贫走出新路径

团支部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攻坚力量,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红色赞歌。团员是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护旗手”,是党建共建助力共同富裕的“冲锋号”,更是党建共建巩固脱贫成果的“勤务兵”。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以党建带团建,丰富团组织活动,强化团组织红色烙印,团员如同闪闪的红星,肩膀挑起的胆子更重,心里装着更多地责任和使命。

拣花村村民张发仙,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因其丈夫常年患有基础疾病,无法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一家四口只能靠张发仙在外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为了便于照顾丈夫和孩子,张发仙只能无奈放弃在外务工的机会,没有了务工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

“现在好了,家里有人需要照顾时,我就把零活拿到家中来做;家里不需要人照顾时,我就去制衣厂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方便,并且收入还稳定,比在外务工的时候挣得都多。”张发仙介绍说道。

南山坪乡双合村村民胡彩云,早年曾在福建从事服装、鞋品制作,制衣技术精湛,眼光开阔,诚实守信。为了响应慈利县提出的青年返乡创业的号召,便在零溪镇成立了一家制衣厂。

“当时,苦有一身技术,购买设备、交厂房租赁费,积攒开厂的资金远远超过预算,如果前功尽弃,多年心血将付之东流。”胡彩云介绍说道。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团员龚琴却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敲开了胡彩云办公室。也正是通过这一次访谈,彻底改变了胡彩云的“命运”。

经贷前调查,胡彩云不但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还对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年迈衰老的父亲照顾的细致有加,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评价他为人和善、十分孝顺。正是鉴于此种原因,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一笔信用贷款便发放到胡彩云的银行账户中。

别看金额小,却能立大功。胡彩云凭借着诚信为本的“生意经”,一张张外贸订单接连而至,年销售额从开始的150多万元,现已扩大到410多万元,常年为230多名家庭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和计件收入,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54人,她们通过在制衣厂上班和在家分包零活,每个月工资均能保持在3000元以上。

脱贫不返贫,脱贫有保障。胡彩云经营的慈利县舒心服饰制衣厂被慈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评为“慈利县就业扶贫车间”“慈利县就业帮扶车间”。

团员龚琴更是向胡彩云制定了“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方案,不但根据其资金需要,为其提供“授信升额”,还将根据订单数量,为其提供“订单贷”,使其订单无忧,做到笔笔有温度、分分见真情。

据了解,截至2023年2月末,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共计向当地捐赠各项资金20余万元,其中助学资金10余万元、扶贫资金10余万元。

群众当主角,专为“小客户”排忧解难

群众是党建最厚重的沃土。听党话、跟党走,一心向党,向党看齐,作为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一名普通群众,内心怀有更崇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奋斗精神。时刻用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普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乡村振兴中挑起大梁,用实干、苦干、精干为“小客户”排忧解难。

每当下午下班后,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微小二队客户经理朱媚媚便开始了她的“走访之旅”,大街小巷、乡镇村居、田间地头等,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七相坪村村民王军山回想起以前维修电动车的日子,内心总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据王军山介绍说道:“我一直靠维修电动车、售卖电动车配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门面房不足20个平方,连个招牌都没有,有时候挣得钱连交房费都不够,给生病的老母亲买药,供孩子读书,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整天压得我抬不起头来。生活越困难,越不敢折腾,挣点钱还行,如果赔了钱,拿什么还呢!”

2020年5月份,朱媚媚像往常一样走访客户,走到王军山的修车铺后,便与王军山聊了起来。听到王军山想一边维修电动车,一边售卖电动车,将一间门面房扩大到两间,经营面积预计扩大到70个平方的想法后,她不但鼓励王军山坚定生活的信心,还要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勤劳致富。

由于王军山没有任何担保措施和抵押物,一旦王军山经营出现风险,贷款成功收回的可能性非常小。可朱媚媚却不这样认为,她坚信,一位善良耿直、有担当的人,一定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是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这笔5万元贷款,让我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不但电动车售卖非常稳定,家庭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王军山一边介绍,一边看着两间装修一新、墙面整洁、灯火通明的门面房,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在朱媚媚管理的160多笔贷款中,还有很多像王军山一样的“小客户”,虽然投放的贷款额度较小,但切实发挥的作用却非常大。截至2023年2月末,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累计投放额度5万元以下的贷款4000多笔、金额超过1.6亿元。真正贯彻“小而美”“小而散”的办行方针,在“支农支小”中,把金融服务做出特色,做成“党群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闪光点。

据了解,该行还在全县范围内累计投放创业贷124笔、金额2380万元,为就业、创业群体精准施策,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帮助初创企业、创业人才用奋斗改变生活,完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蜕变。

这是来自大山深处的真实故事,土家族儿女们高举党旗,展示乡村振兴之美,传递普惠金融之光,铺就共同富裕之路,书写传奇,创造奇迹,筑梦未来。截至2023年2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7.2亿元,其中涉农和小微贷款36.4亿元,占比98%,并先后多次获评“全国百强村镇银行”“明星村行”等荣誉称号,“鑫惠三农”品牌入选国资委“上海国企党建工作品牌”。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2012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2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