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慈利6月5日讯(记者:唐小花 戴晓山(实习) 张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一直是慈利县环境治理的重点,慈利县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退出,并对非禁养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传统治污体系,积极探索新型生物床改造技术运用,大力提升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文鑫是甘堰土家族乡适养区的生猪养殖户,进入他的养殖场,首先需要进行雾化消毒。放眼望去,养殖场内,绿化面积几乎占了整个养殖场的一半,围栏、排污管道、沼气池、化粪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存栏的300多头湘西黑猪,每个月至少都有100多吨养殖粪污需要处理,在没有对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以前,这些废弃物都是直接排放山林。
2016年底,文鑫投入270万元对养殖场进行了改扩建,粪污经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降解、生态净化等处理后,变成浇灌用的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通津铺渔泉生猪繁育场是慈利县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示范点,这里将传统的养殖栏舍改造升级为生物发酵床养殖。今年3月,养殖场引进立体生物床技术后,通过铺设70厘米垫料,采用发酵菌种,降解生猪粪污,生猪翻刨越频繁,发酵就越充分。在8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内,几乎闻不到臭味,也看不到大面积粪便。此外,垫料每两年只需要更换一次,被更换的垫料同样变成有机肥还田还地,不仅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且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去年来,慈利县投入1600多万元资金,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整治,对禁养区17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关停,并升级改造了94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