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20周年乡庆特别报道】(一)探寻土家历史 体味土家文化

发布时间:2018-10-23来源:红网时刻慈利作者:唐小花 廉少清浏览字体:[      ]

红网时刻慈利10月15日讯(记者 唐小花 廉少清 )在慈利这片3492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居住着71万慈利儿女,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国在此筑白公城,公元前221年秦朝时设慈姑县,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更名为慈利县。10月20日,将迎来阳和、甘堰、赵家岗3个土家族乡20周年乡庆,慈利新闻推出20周年乡庆特别报道,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探寻土家历史,体味土家族的厚重文化。

土家族历史源远流长,它源于古代巴人。有文字记载,大约三国时期,一部分巴人沿着武陵山系一直迁徙向东,成为慈利县土家族最早的先民。历秦至汉,这些先民被称为“武夷蛮”,后称“澧中蛮”“零阳蛮”“澧水蛮”“溇中蛮”。

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中,土家人逐渐被汉化,穿汉衣说汉话。土家族融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有自己丰富的民族语言,却没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字,一直没被认可为一个单一民族。直到新中国成立,土家族才被确定为单一民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慈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土家族民族成分调查办公室,全面开展少数民族成分普查工作。1992年10月24日,湖南省民委正式行文,批准同意慈利县330865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份,慈利县被列为全省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之一,全省24个民族地区之一。我县土家族遍布在全县25个乡镇,其中金岩、高峰、三官寺、许家坊、阳和、甘堰、赵家岗7个乡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成为土家族乡。现在,慈利45万土家儿女带着 “土家族” 这个尊贵的身份,与汉族、白族、苗族等25个民族互通互融。

这些自称为“毕兹卡”的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不仅传承了先民的建筑艺术,从干栏式楼房到转角楼,再到典型建筑四合院天井,让人感叹建筑史上的登峰造极。服饰上,土家男人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立领布扣对襟短衫。土家妇女穿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农闲时他们歌舞相伴。

智慧的土家人创造了独特的山地文化,今天与厚重的湖湘文化交相辉映,竞相绽放。虽然受到了楚湘文化的影响,但土家文化习俗仍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特性。

抬毛菩萨、哭嫁这些习俗因神秘而传奇,因传奇而流长。土家族湮没千年而未消失,正是这些民俗传承土家历史,土家历史还原土家民俗。

慈利抬故事、玩板板龙灯、抬毛菩萨等独特民俗,或列入国家、或列入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人的日子因风情而闪亮,生活因习俗而丰富。土家族的风情如酒,品不足,看不够。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2012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2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